黃若愚帶領讀者深入探...
Read MoreAdd some content for each one of your videos, like a description, transcript or external links.To add, remove or edit tab names, go to Tabs.
「會」是初入門的階段,這個時候就像人生的幼兒期,對很多事物還不太了解,所有的學習都是在模仿別人。例如在鋼琴學習上,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是把音符和節奏彈對,不用太過講究手型和技巧,只要能彈出正確的聲音就可以了。這個階段更多的是照貓畫虎的過程,學會了最基本的東西,但離真正的理解還很遠。
當到了「好」這個階段,就已經掌握了基本技巧,熟能生巧。這個階段對應人生中的上學階段,開始掌握一些規則,進入更有系統的學習。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到了「好」的階段就夠了,彈得好聽、技術紮實就行了,但實際上在這個階段,很多人可能會陷入一種迷思。
我見過很多人,在追求「好」的時候,只專注於表面的成就,或是因為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就忽略了更深入的學習。現在很多人對學習基礎的東西抱持著厭煩的態度,覺得這些太枯燥。其實無論是誰,這些基礎的東西都是逃不掉的。就像有人認為彈琴只要好聽就好,但忽略了深層的音樂理解,這是一種狹隘的思維。如果停留在這個階段,可能會覺得音樂就是這樣了,美感上的提升很難再有突破。
「精」這個階段,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意味著不僅要精通技術,還要能靈活運用多種風格。這個階段對應的人生階段是進入社會,開始成為菁英。這時你已經走出了學校,具備了較高的技術水平,但這個階段同樣困難重重。許多人在「精」的階段會陷入另一個迷思 ── 他們被先前學到的固定模式束縛住了,認為「好」就是某種固定的標準,而這時其實是美感能力的關鍵一步。
在「精」的階段,我們會發現自己的最大對手其實是自己。過去接受的教育形成了某種固定的美學標準,但如果不打破這個框架,藝術道路就很容易陷入固步自封。例如很多人學了一種流派,覺得這個就是「好」,但實際上音樂的世界是多元的,理解不同的風格、共情其他人的審美,這時候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無法走出自己的限制,精通的只是表面功夫,那這個「精」就不算是真正的精通。
「絕」是一個更高的境界,意味著已經不再局限於單一的風格或技巧,開始自成一派。這個階段的人不僅是科技的頂尖高手,更重要的是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很多人在達到「精」的階段會覺得已經很不錯了,但「絕」意味著已經成為了業界的標桿,能夠引領整個時代的藝術風潮。
就像武俠小說裡的高手,必須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才能稱得上大師。不光要精通別人的技巧,還需要在某個領域做出突破,創立屬於自己的風格和體系。像楊過發明「黯然銷魂掌」一樣,在音樂裡,這個階段的人也必須有自己的「絕技」,能夠為整個藝術界帶來新的方向。
「化」是最難達到的境界,古人說幾百年可能才會有一個人能達到這個層次。就我個人而言,我目前只見過一個真正達到了「化」的人。他的音樂讓我完全無法用言語形容。那種360度無死角的演奏,幾乎超越了我們所理解的音樂技藝,彷彿整個藝術與他的生活已經融為一體。在這一階段,音樂不再只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與整個世界、人生融合,而這種境界非常罕見。
很多人即使達到了「絕」,也不一定能夠邁入「化」。 「化」是一種完全自然的狀態,不再追求任何外在的成就,藝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階段,和世界、和藝術已經無法分割,這就是為什麼「化」如此稀有。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