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愚帶領讀者深入探討「D」象徵的藝術高度與對原著精神的忠誠...
閱讀更多導言:
在全球化的音樂世界裡,到海外深造已成為許多年輕音樂家開拓視野與提升演奏水平的重要途徑。無論是前往美國、德國、英國或其他國家,每個地域都擁有其獨特的教學模式與藝術氛圍,適合不同音樂專業與職涯規劃的學生選擇。希望讓整篇文章能更貼近真實心境,以下將結合我在香港、美國及歐洲各地的留學與演出經驗,為有意到海外讀音樂的讀者提供一些須知與竅門,希望能幫助你在籌備或實踐留學夢想的過程中更順利地前進。
Add some content for each one of your videos, like a description, transcript or external links.To add, remove or edit tab names, go to Tabs.
一、明確目標與學校選擇:用「訪校」與「聯繫教授」做足準備
在正式申請之前,我通常會先透過學校官網或與已在該校就讀的朋友/校友聯繫,初步了解該校的試奏曲目要求、語言門檻及預計的發展方向。若有機會,不妨嘗試先與心儀的教授透過Email或線上會議溝通,問問他們對於曲目選擇或技術訓練的建議,還可以詢問是否能安排一次試聽或短時程課程,親身感受老師的教學風格。我個人在申請美國音樂學院時也經歷過這個過程,有些教授非常樂意先跟你諮詢,從而避免日後到校後出現「音樂理念不合」的情況。
美國院校
美國有些音樂學院特別著重多元化及彈性的課程設計,像是我在克利夫蘭音樂學院就修了演奏與理論、藝術管理等雙學位,後來也在印第安納大學–積可斯音樂學院攻讀博士,跟隨國際級大師進修。這部分對「同時想鑽研不同領域」的同學相當友善。
德國與英國院校
若你熱愛古典音樂傳統,且重視深厚的歷史與歐洲音樂文化,德國、奧地利或英國的音樂學院值得一試。德國的音樂學院在考試方面通常頗具嚴謹性,並要求一定的德語能力 ,但公立院校的學費相對親民;英國的皇家音樂學院或皇家北方音樂學院則以嚴謹的教學制度和豊富的表演機會著稱。無論哪一國,建議先好好瀏覽該院系的官網或洽詢前輩、同儕,評估自身語言與曲目火候,再去思考這所院校是不是能支撐你未來的規劃。
二、語言與文化:先備足「融入」心態
2.1 善用「基礎會話」破冰:從常用語句開始
對許多初到異鄉的音樂留學生來說,並不一定能在正式開學前就到當地語言學校短期進修。就像我當初做的,主要是先主動學習一些常用的日常會話或禮貌用語,並嘗試模仿當地人說話的腔調與表達習慣,例如:
雖然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招式,卻能快速拉近你與環境的距離,減少文化隔閡。即便不是在正式課堂上學語言,也能在零散的日常互動裡累積聽力與口說的自信心。
2.2 用「音樂」當橋樑:交換語言與文化
作為音樂人,你在海外其實自帶一項很棒的「交流工具」:音樂。
2.3 尊重並好奇:文化差異的正面心態
三、與理想師資接軌:試聽課與大師班
3.1 提早聯絡與「試聽課」:了解教學風格
在選擇是否要申請某位教授的班級前,若有條件,最好能先與該教授透過電郵、社群媒體或校方行政人員的協助聯絡,並詢問是否能安排一節「試聽課」(Trial Lesson)或線上諮詢。
3.2 利用大師班:汲取多元指導,拓展人脈
大師班(Masterclass)是各音樂院校或音樂節常見的學習形式,也是一種最快了解教授風格的渠道。
3.3 從線上課程起步:技術與文化雙重探索
若無法親臨現場,也能透過網路進行一對一課程或錄製影片給教授評估。
3.4 師承關係:技巧與藝術理念的養成
與理想師資接軌,並不只是一堂課的事。通常在音樂學院裡,你與主修教授相處的時間很長,他的琴風與教學理念會深深影響你的音樂思維。
四、獎學金與財務規劃:從多管道尋求資源
出國讀音樂費用相對龐大,除了得考量學費外,機票、生活開銷、樂器維護、搬運或購買、考試旅費等等支出更往往不是小數目。如果能掌握多種財務資源並提早規劃,往往能大大減少經濟壓力,讓你更無後顧之憂地專注在音樂學習與演出之中。除了學費外,還得注意生活開支、樂器。申請前不只查詢該院校的 Merit-based Scholarship 或 TA(Teaching Assistantship),還可留意其他資助,例如:
以下特別介紹四項項深受香港學生關注的獎學金計劃,供大家參考使用:
2.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Sir Edward Youde Memorial Fund Overseas Scholarships)
3. 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萬瑞庭音樂基金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Music and Dance Fund’s Van Ritten Yung Music Fund)
4. CASH 音樂基金 (CASH Music Fund)
五、演出與比賽:駕馭舞台,才是成長最快的捷徑
想要在音樂演奏上獲得快速的提升,除了正式課程與個人練習外,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多上舞台、多參與比賽,透過實戰經驗來磨練自己的技巧與心態。比賽過程中,你會遇到不同國籍、不同風格的對手與評審,學習到在多元環境中調整表現,這包含臨場的穩定度、對舞台的掌控力,以及面對壓力與意外狀況的應變能力。以下將提供一些尋找知名比賽的策略,以及說明為何主動爭取比賽與演出機會如此重要。
如何找到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比賽?
2. 關注國際音樂新聞與社群
3. 從院校或師長口碑出發
六、為何爭取比賽與演出經驗如此重要?
七、調整心態:留學不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
7.1 感性與理性並存:打破「理想化留學」的迷思
出國留學,一開始往往充滿著浪漫憧憬,如同踏上「音樂天堂」般的期待。然而,除了美好的演奏廳與大師指導,也要做好面對挑戰和壓力的心理準備。可能在初期不熟悉的語言環境裡,無法完全表達想法;或在與同儕比拼時,感到演奏水平上的落差。
建議做法:
7.2 維持人際網絡:「學校社群」與「當地華人圈」雙管齊下
留學生活中,孤單感常來自語言、文化差異和社交脈絡的斷裂。即便是性格外向的人,也可能在異國初期出現無所適從的感覺。
7.3 信任自己:音樂留學路上的調整心法
八、行前須知:審查文件、申請簽證與聯繫房源
8.1 文件準備:瞭解各項必備與時程
2. 簽證申請
8.2 聯繫房源:省錢又安心的關鍵
8.3 保險與健康事務
九、留學收穫:超越課本的成長
9.1 累積國際視野:多元文化的撞擊
留學最珍貴的部分並非只有音樂課上的技術提升,更在於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師、同儕的碰撞。
9.2 培養獨立:人生管理與自我探索
9.3 建立長期人脈:擴大音樂圈可能性
9.4 回饋與再出發:成為更完整的音樂工作者
許多留學生在取得學位後,選擇留在當地繼續深造或從事音樂相關產業,也有的人選擇回到香港或其他亞洲地區發展。無論去向如何,這段海外歷程都使你同時具備了國際視野、獨立思考,以及更寬廣的音樂胸懷。
結語:向前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歷練的開始
綜觀整個留學過程,從行前準備到踏上陌生土地,再到日後畢業或繼續深造,反覆不斷地學習、調整、衝擊、沉澱,最後你會獲得比語言和技巧更豐富的人生成長。願你秉持著對音樂的初衷與熱忱,好好珍惜這趟珍貴的留學旅程。
如果你也正考慮到海外求學,別害怕先 Email 去跟教授或校方行政人員聯繫,或透過短期大師班、寒暑期課程感受當地氛圍。儘管過程中可能有焦慮甚至挫折,但也正是這些酸甜苦辣,累積了你的韌性和國際觀。希望未來有一天,我們能在世界的某個舞台上或某個音樂廳裡相遇,彼此交流、互相支持,繼續用音樂敘述你的故事。
祝福你踏上這條美好的音樂旅程!
分享文章: